首页 > 学思践悟

《梁家河》读后感

时间:2020-08-10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对40多年前扎根梁家河这段经历的评价激发了我对《梁家河》这本书的浓厚兴趣。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徜徉在那个逝去的年代,不时为书中字里行间淳朴的乡土气息和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所震撼。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一辈子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一位只有十五六岁、涉世未深的少年,远离从小生活的京城和家中亲人,到完全陌生、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穷乡僻壤插队落户,面对呈现在人生面前的巨大落差,确实是一个严峻考验与挑战。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经历,使他走进了偏远山村,走进了社会底层,了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喜怒哀乐,与小山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家一户都结下深厚的感情。这期间,他经历了从迷惘彷徨的“逃离”状态到立志扎根踏实肯干的“脱胎换骨”,在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中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在不断刻苦学习、深入思考中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在与天斗、与地斗、与贫穷落后斗的生产实践中谙熟民情、贴近实际,从而获得宝贵的真知灼见。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干事业所需要的那么一种实干和创新精神。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学会了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从捉跳蚤、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到上山打柴、挑粪、和泥、抹墙、垒坝,样样活计都能拿得起来。尤其是当上村里支部书记之后,他亲力亲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先后带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冲破重重阻力,实施了建水坠坝、发展沼气、成立铁业社、打甜水井等多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山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正是经过梁家河这段岁月的摔打磨炼,培养了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为他日后投身党的事业,在各个岗位上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素质。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如饥似渴学习钻研精神和立志为人类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到了知青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每天坚持看书学习,在谈到这段生活经历时,他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坚持边读书,边背记;边思考,边实践,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滋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那样:“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个时候打下来的。”除了向书本学习,习近平还特别注意向人民群众和工作实践学习。发现有值得学习借鉴的新生事物,他就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千方百计为我所用。通过学习,提升了思想境界,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因此才能立足小村实际,有效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梁家河》这部书篇幅不长,但蕴藏其中的学问的确值得一读再读。(市税务局国际税收科   朱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