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来源:机关先锋网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2023年,市气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局党组和无锡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记嘱托,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新”,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面落实省局党组关于推进“两个现代化”的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推进“十四五”项目建设,紧盯重要天气过程,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益,努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上无锡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弘扬新风正气,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1.突出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在履职尽责上见实效,在创新创优上展风采。市局组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重点,多形式开展党员全覆盖学习,引领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新思想”。实施党员干部“周学习、月讨论”、动态晾晒“以学促干”成绩单;深入开展“四下基层”调查研究19次,形成调研报告5篇,梳理问题20条。
2.立足主责主业、持续提质强能。聚焦气象“两个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学思践悟、有序布局、厚植沃土,培养信念坚定、高素质专业化、忠诚担当气象青年,提升科技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三联促三动”机制,做好“党建+”赋能文章,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结对共建,通过联学联建联创,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心气象”党建品牌获“江苏省气象部门第二批优秀党建品牌”称号。强化“清廉气象”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
二、深化气象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防线
1.重要天气监测预报准确及时。一是聚焦寒潮、强降水、大风等重要天气影响。提前72小时以上,准确发布重要天气影响,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专报204份、公众气象服务专报137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50份和环境生态等气象服务94份。二是紧盯“短时性、局地性、灾害性”强降雨、大风、雷电等天气变化。天气剧烈变化时段,24小时不间断跟踪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81次,预警准确率90%以上,强对流提前量50分钟以上。
2.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分类分级,效率更高。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分类分级报送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建立叫应名录,分层级适时启动相应叫应服务,预警叫应市领导10次。二是链式联动,反应更快。深化与城运中心合作,实现实时会商、即时联动。依托城运中心“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员”五级网络,预警信息快速直达基层网格员,为基层一线提供精准预警指导。三是拓宽渠道,辐射更广。建立各个条线和板块25个预警微信工作群,实时服务1778人,短信定向服务3783人;向天气敏感行业定向服务1198人;利用“两微一抖”等新媒体直接服务公众49万人。
3.“气象+”服务领域持续拓展。为生态环保部门提供太湖蓝藻监测预警服务,发布太湖水污染气象条件影响分析报告2份、蓝藻卫星遥感专报245期;为供电需求、旅游出行、花期预报及水密桃、茶叶等特色产品提供气象预测服务;开展负氧离子观测,助力创建宜兴“中国天然氧吧”品牌。
4.严格执法处罚压实企业主体责任。974家防雷重点监管单位全覆盖,监管检测机构19家全覆盖,发出47份整改意见书,处罚4家。
三、注重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气象核心业务能力
1.“十四五”项目取得进展。一是两部X天气波段雷达建设稳步推进。铜官山和惠山天气雷达已完成基建工程,近期完成设备安装工作,投入业务试运行。二是地(水)面监测项目投入使用。太湖气象平台和各类自动气象站、积涝站等xx个项目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三是建成靶向发布平台。平台完成联调测试,投入业务运行。
2.核心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实施人才“琢璞”计划。选取18名业务骨干,通过“借智、借力”培养业务骨干和“指方向、压担子”培养年轻干部,明确方向、确定导师、开展研究、成果分享。二是开发实况监测报警系统。设立大雾、大风、降水等要素预警阈值,短临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全年精细化网格预报准确率列全省第3名。
3.率先在全省试行“分类分级”监管。编制重点单位分色分级监管细则,以行业属性、危险程度、管理能力等为依据,解决“风险大小、管理好差一样监管”问题,该模式已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