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思践悟

心怀“国之大者”,求索“国之复兴”——读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3-01-09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

  这本书不像一本书,作者李录号称“中国巴菲特”,在华尔街和A股都很成功,该书上篇讲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后半部分收录作者有关价值投资的演讲稿,但通篇围绕“中国”及“中国的现代化”,给人提供了不一样的价值理念和思考角度。

  首先纵横人类文明六万年。中华文明煌煌五千年,大多数时间都领先于全球。作者把人类历史拉长到6万年,从人类始祖走出非洲开始,历1.0采集狩猎文明、2.0农业文明和3.0科技文明,东西方平行发展交替领先。尤其是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发明了科举制实行“政治贤能制”,确保了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生产方式更有效率。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贵族政治世袭,政教勾结,社会阶层固化,严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但马尔萨斯陷阱的存在,注定了农业文明时代很难避免兴亡交替的命运,因为耕地是稀缺的,光合作用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无限制的人口增长,但3.0科技文明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规律。

  接着探索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公元1776年,注定是人类历史上重要年份。这一年,乾隆皇帝删销书籍,大兴“文字狱”,这一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同期美国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西方世界发生的三件互不相干的大事件分别代表了现代科学技术、自由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制的诞生,从此人类就有机会摆脱短缺经济,进入一个可持续的复合增长的状态。1776,1840,1896,1919,1949……直到200年后中国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找到了现代化的路径,那就是拥抱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抓住了工业革命的尾巴,走出了一条不依靠原始积累的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

  最后是倡导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现代化并不局限于GDP变大变胖,还有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坚强支撑,社会文化的复兴对于“国之复兴”同样意义重大,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缺少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要以事实代替权威,以逻辑代替教条,尊重规则、尊重规律,更好地协调集体主义与公民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激发每个个体的动力活力,将“创新创业”的精神注入社会肌体,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落地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必然越走越宽阔。

  可能是“本位主义”的禁锢,本书有些观点也不宜“尽信”,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进入特殊时期,作者仅从经济利益出发,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味主张韬光养晦、被动求和,缺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智慧。但瑕不掩瑜,换种视角看中国,分析未来的中国道路,增添的不只是“四个自信”。(市税务局  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