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基层党建优秀“书记项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红人社引领“三服务”惠民工程

时间:2023-11-27  来源:机关先锋网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是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是深化模范机关建设的重要抓手。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求实效”要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惠民利民、城市更新、生态文明、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内容,把加强基层党建与促进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在自觉融入发展大局、积极营造干事氛围、充分凝聚工作合力中展现出新作为。

基本情况

  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围绕惠民利民,采取清单化、项目化、集成化管理,打造“红人社引领‘三服务’惠民工程”书记项目,通过组织联合、上下互动、季度评估稳步推进。2022年,落实6类42项举措为企业解难题、4类25项举措为人才优环境、5类33项举措为群众办实事,全力打造暖心、贴心、舒心的服务发展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主要做法

  红色助企,用活“加减乘除”工作法。发挥组织功能,开设“党建助企”直通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开展稳岗护航行动,推进国家、省和市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深化企业用工服务,健全重点企业红色专员服务机制,加大劳务对接协作力度,为企业用工提供支撑。加强企业人才保障,组织开展各类高端人才招募活动,帮助企业建立技能人才等级评价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训中心。强化企业指导服务,推动企业严格执行社保政策,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用工制度并合理增加员工收入,引导企业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帮助企业排查劳动矛盾隐患,助推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规范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人力资源行业监督管理,完善劳务市场信用评价制度,努力维护健康稳定的企业用工环境。

  

  红色护才,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激励人才,出台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专项行动计划,构建人才工作联动格局,配套实施系列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来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推进福利待遇等级晋升等政策落实,推动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赋能培育人才,加大留创载体扶持力度,开展双创活动,遴选优秀项目,全省率先推出“锡才云”培训APP,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评选行业人才标杆。暖心关爱人才,提供文旅交通、补贴发放、联谊交流等活动,多方协调联动提供服务。创新服务人才载体,创设12345“尚贤”热线和“云招聘”引才平台,建立无障碍招引机制,打造引才留才服务品牌。

  红色惠民,办好“急难愁盼”人社事。发挥红人社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深化群众宣传服务,提升群众对人社政策的知晓度,促进人社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广泛开展劳动者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乐业无锡”青年就业提升工程,提升群众技能水平。深入开展困难人员社保帮扶、“无保障”人员摸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实践、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等系列行动,保障群众各类待遇。加快推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劳动争议维权力度,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强力推进治欠保支工作,有效维护工程建设领域劳动者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深度优化社会保险服务,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性,提高群众满意度。

  

工作成效

  企业活力持续激发。多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及各类补助9.43亿,联合银行投放“苏岗贷”金融产品33.59亿,为企业减轻负担。帮助解决企业用工1.7万余人,为重点企业628个高薪职位提供高端人才定向寻访服务,新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50人,开展50个以上项目制培训,培育自主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企业202家,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同比增幅约12.7%。对我市1308家劳务派遣单位开展等级评价工作,分类实施指导,从源头上治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人才强市持续彰显。系列人才配套政策落地落实,载体平台建设成果突出,平台聚才效果明显,人才培育评选见成效。“锡才云培训”累计发布培训课程688门,有效覆盖全市17万青年人才,“太湖微讲堂”讲座参与人员580人次,全市专技人员公共科目继续教育在线培训22.14万人次。多方协调联动,关爱短信覆盖人群26万人次,各类待遇补贴覆盖25397人。留才机制构建有力,实现高层次人才无障碍招引,多平台营造无锡引才留才氛围,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

  群众体验持续向好。多平台多方式开展社保、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有效保障群众各类人社权益。深入400余家中小微企业,强化依法维权意识,开展社会化就业技能培训6137人,发放补贴资金483.13万元,“乐业无锡”青年就业提升工程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扶持成功创业人数37554人。深度优化社会保险服务,开展困难人员社保帮扶、“无保障”人员摸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实践等系列行动,加快推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力推进治欠保支工作,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