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党建动态

市法院:党建赋能和合共融 打造锡城新“枫”景

时间:2024-05-09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

  近年来,无锡法院发挥“数字党建赋能+”延展功能,通过“一根线、一块屏、一个终端”的信息化手段,以和合共融新模式,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建立“法官+工作站”,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打造无锡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锡城新“枫”景,将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时空限制”。2022年以来,全市已建成“法官+工作站”131家,覆盖7个板块124个镇(街道)、村(社区)或社会组织,拥有志愿者400余人。先后入选最高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获得2022江苏智慧法治创新年度提名案例。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刘建洋,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被《法治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法院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报道。

  一、目标和合开拓新时代司法为民新实践。一是将“法官+工作站”打造成亲民的“服务站”。以人民至上为根本,聚焦在线指导、网上立案、线上庭审、法律培训等功能,设置微解纷、微公开、微普法、微联络等11个模块,通过“一根线、一块屏、一个终端”扩大在线诉讼服务范围,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多元解纷服务。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可登录掌上“法官+”小程序,或至就近的“法官+工作站”,直接连线法院值守法官,接受远程司法指导。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官+”小程序在线提交立案材料。案件立案后,通过“微法官”功能联系承办法官,及时掌握案件进程,“微庭审”功能则可以实现当事人远程在线开庭。二是将“法官+工作站”打造成惠民的“前哨站”。“法官+工作站”推动形成了党委政府、人民法院、基层和社会组织横向到边,市中级法院、7家基层法院、31个人民法庭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全覆盖运行模式。目前,全市法院已完成与1221个社区(村)、5861个网格的对接,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产生活等矛盾纠纷5732件,并使多起重大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用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将“法官+工作站”打造成为民的“宣传站”。“法官+工作站”充分发挥在司法宣传、教育、指引功能,打造成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大平台”。通过“微法规”“微指导”模块,为基层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提供法律法规查询服务、开设实务课程,切实指导基层化解解纷。发布普法微电影、短视频50余部,上线25个“云课堂”课程,组织执法人员、基层调解员等参与培训、观摩庭审等3000余人次。开设未成年人暑期法治课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官林法庭利用“微课堂”模块,为分散在全国20个省市的500多名宜兴电缆企业供销经理授课,以真实案例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二、主体联合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发挥党建融合赋能,推进基层善治,加强与社会主体的联合联动。一是织密基层解纷“防护网”。“法官+工作站”全方位、多层次地搭建解纷平台,推动人民调解员、村官、网格员等基层组织人员进法庭、人民法官进基层全覆盖,建立“法官+N”的立体式“防护网”,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网络,凝聚起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无锡法院将人大代表更具权威的履职特色与“法官+工作站”的解纷功能相结合,建立“五级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20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76件1995人,涉及金额达9357.65万余元。二是搭建远程指导“问诊台”。通过“法官+工作站”的可视化视频系统,辖区综治中心、镇街村社、调解工作室、矛调中心足不出户便可以与法官进行实时连线,借助法官的专业指导,快速解决在处置矛盾纠纷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法院与基层组织联动化解前端突发、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让法官真正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智囊团”,减轻基层因法律能力短板而导致的工作负担。依靠“微指导”功能,宜兴市道交一体化矛调中心的交警部门顺利解决了前端调解中迫切需要法官指导的法律问题,既省去当事人前往法院的劳顿之苦,又大大提升调解成功率。三是构建协作共治“生态链”。依托全市调解工作室、矛调中心等“法官+工作站”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建立线上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及时掌握研判矛盾纠纷信息。对于可能成讼的群体性纠纷,属地人民法庭发挥主导作用参与调解,实现“平台在网格中建、矛盾在网格中化、难题在网格中解”的闭环流程。梁溪法院打造诉源治理“1+9+N”新机制,以区矛调中心为重点,与9个街道签订《诉源治理共建协议》,为街道选派“法治顾问”,81名干警下沉158个基层社区担任社区“驻站法官”,利用“法官+工作站”指导处理纠纷2789件,牢牢掌握基层诉源治理主动权。

  三、手段融合拓展新时代司法服务新路径。以服务群众、百姓满意为衡量标准,“法官+工作站”集咨询、调解、立案、审理、执行等全过程司法服务于一体,将智慧型、便捷化司法送到群众“家门口”、法官“案头上”。一是智慧法院科技赋能。“法官+工作站”平台深度融合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司法服务的载体和触角向村(社区)延伸,消除司法服务时空制约。通过打造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诉讼、一网通立、一网通审、一网通调的一站式司法平台,将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为群众与基层法官减轻负担。二是在线庭审提质增效。“法官+工作站”平台充分运用人民法庭的视频调解室、网络科技法庭等在线手段,提供跨域庭审和调解服务,打造让群众触手可及的“云端法庭”,以“零跑腿”“无接触”就近参与庭审,实现诉讼服务“无差别”“零距离”,为基层群众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便利。2023年,全市人民法庭共开展网络庭审1049次。随着“微庭审”平台功能逐步拓展,对于减轻基层法官负担、提升审理质效的作用已经显现。三是云端指导实时便捷。“法官+工作站”平台建立起市法院与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形成利用“云教室”讨论疑难法律问题的“微课堂直通车”模式。利用“法官+”信息化手段,打造集“案例式”“研讨式”“实战式”为一体的全方位、分级分类培训平台,打破以往业务培训的时空限制。“微课堂”已开发3种线上培训方式,引入4种培训资源,开展“微课堂”活动152次,根据法官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精准配送“培训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