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8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近年来,江阴法院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将法院司法职能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新路径,打造“智慧云法庭”品牌矩阵。今年7月,“智慧云法庭”入选“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亮相。
一、党建引领,锚定基层治理破题攻坚
一是争取党委支持,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大力争取各辖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智慧云法庭”建设与运行,在江阴“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平台中嵌入“智慧云法庭”功能模块,形成党委政府主抓、法院主推、司法行政等部门大力支持、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书记项目”注入“红色动能”。将强化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做实诉源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部署,将《建设“智慧云法庭”打造诉源治理江阴样本》列为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江阴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项目,推动党建引领法院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更聚焦、更精准、更有力。三是坚持育强队伍,靠前参与提升解纷实效。全体干警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政治意识、党员意识和全局意识,下沉一线全要素融入诉前调解、信访化解、普法宣传等各项工作。
二、融合创新,夯实基层治理科技支撑
一是健全“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智慧云法庭”采用“1+N+N”运行模式,设在诉讼服务中心的“1”个智慧云法庭指挥服务中心,设在七个人民法庭、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的“N”个智慧云法庭服务中心,嵌入全市274个“智慧社区”平台及设在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重点企业、重要行业等矛盾纠纷源发地的“N”个智慧云法庭,纵深覆盖串联江阴市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二是凝聚“横向到边”的治理合力。对外积极对接、充分利用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等组织的现有场所和设施建设“智慧云法庭”,汇聚村社干部、乡贤、网格员等一线解纷力量,构建“点面结合、分级分类”的多元解纷模式。对内科学调配、高效运用审判资源,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及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到“智慧云法庭”平台,有效发挥云服务、云指导、云解纷、云课堂功能。三是打造“全面融合”的应用场景。“智慧云法庭”集指导调解、线上开庭、法律课堂、线上庭审、在线司法确认等多重功能于一体,通过移动APP端(最江阴)、PC客户端两种方式,供村(社区)和法庭线上互动,通过云服务、云接待、云解纷、云庭审、云课堂等功能,将多元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
三、提质增效,突出基层治理注智赋能
一是加强预警研判,依法能动履职。通过“智慧云法庭”平台,各派出法庭和业务庭及时对基层单位面临的矛盾纠纷摸排梳理、研判分析、预警防控、提供指导,并通过在线参与将矛盾纠纷逐级分层过滤,形成“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漏斗式”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二是培育解纷力量,增强内生动力。聚焦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难点、痛点、堵点,深化基层解纷力量培育,助力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智慧云法庭—云课堂”第一课即面向全市270余名人民调解员授课,帮助掌握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技巧。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强化前端防治。通过云课堂开展授课、培训,不挑场地、不限人数,目前已开展专题授课5次,受众包括全市200余名人民调解员、20000余名初中师生、交警大队调解员及3800余名社会青年男女等,有效拓宽普法宣传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