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1. 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应注重构建梯次化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有机衔接的梯队格局,避免机械执行年轻化要求。要加强干部培养考察,着重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
市委组织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规划纲要》、省《若干措施》、市《工作指引》和“琢璞”计划20条文件要求,积极吸收满意度评价意见建议,深入调研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聚焦近期有人用、远期有人接,督促各地各单位科学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健全完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避免机械执行年轻化要求,形成老中青有机衔接的梯队格局。
2. 在职级晋升方面,考虑领导职务干部较多,对非领导职务干部考虑较少。对长期扎根镇(街道)、深耕群众工作领域、 具备丰富基层治理经验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建议在职级晋升方面给予更多考量。
市委组织部将准确把握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精神,推动市(县)区落实好政策口径,积极回应干部呼声。一是结合班子换届、干部调配、年度考核等重要节点,将职级资源向长期扎根基层、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倾斜,切实发挥职级晋升鼓励激励、关心关爱作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效能。二是指导各市(县)区准确把握职级的属性定位,坚持向基层倾斜,用好职级重要通道,统筹兼顾领导职务干部和非领导职务干部、表现突出的年轻公务员和任职时间较长、踏实工作、年龄较大的公务员,持续发挥制度的正向激励效应。
3. 按照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建议减少考核项目,降低各类数据的统计和通报频次,减少各类现场观摩和评比活动,让基层干部和企业真正能从繁杂的数据统计、考核、观摩活动中解脱出来。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考核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和省、市委为基层减负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完善考核体系,以高质量考核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一是开展清理规范。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精简优化基层考核专项清理规范工作。清理规范后,市级层面及以下只保留1项综合考核,各地各部门未经备案批准,不得擅自开展考核。同时,对综合考核进行优化调整,大幅压减指标数量,精简考核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着力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提升。二是强化“瘦身健体”。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新要求新部署,优化制定2025年度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文件,在去年精简优化的基础上,指标总数再压减20%以上。同时,把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写入总的实施办法,作为党的建设考核内容,引导各地各部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好精文减会、统筹规范调研、督查检查考核和创建评比表彰等工作。三是加强常态管理。严格审核各类涉考政策文件,认真把关各类征求意见稿中有关考核事项。优化考核程序,强化制度约束,明确市(县)区对镇(街道)考核指标数量不多于市对市(县)区,单个指标不得再分解实行百分制千分制,考核过程中原则上不得要求专门制作台账,不将台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四是强化信息支撑。用好用活综合考核管理系统,年度考核民主测评线上开展,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提升综合考核的信息化程度和工作效率,让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围绕优化考核指标、简化程序方法、深化结果运用、数字化赋能“四化”的总体思路,在顶层设计、过程管理、执行落实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考核向“无感、无痕、无形”转变。
4. 我市在执行推荐优秀社区书记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策时,要求第一学历是大学专科及以上。但是现实中有一定数量的退役士兵担任社区书记,并且表现优秀,只因为第一学历是高中毕业,虽然在部队自考专科或者本科,但不是第一学历得不到承认,因此直接断绝了这部分同志的晋升之路。能否在推荐社区书记转编过程中适当放宽学历(如高中以上)或认可退役军人在军队自考大专以上学历,切实关心退役军人群体利益。
2023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编办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印发《无锡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任事业编工作操作办法》,文件明确,选任进事业编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需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应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第一学历至少为全日制大专。根据文件要求,对于1980年之前出生的“兵书记”,选任进事业编无第一学历要求;1980年之后出生的,第一学历要求至少为全日制大专,符合队伍建设需要。对照基层代表意见建议,我们将持续落实省《关于进一步激励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到村(社区)工作的六条措施》,多渠道拓宽“兵支书”发展路径,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