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评价整改措施

市委金融办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2024年度市级机关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情况反馈函》已收悉,市委金融办围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意见建议”、“针对性意见建议”研究制定纠治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共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坚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与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有效推动一季度中央、省、市级层面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精神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扎实落实,全市金融工作继续保持向上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端正工作理念。始终将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学习专班、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先后传达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及《江苏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清单》等文件精神,班子成员带头梳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深刻剖析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学习让每一位干部深刻理解形式主义的危害以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引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公务活动一切从简,公务出行、公费接待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落实处室、财务、分管领导三重把关机制,坚持事前申请、事后签批流程,公务差旅从严控制人数和天数。加强发文管理,建立“双审制”,落实办文处室与负责文电的综合处室双向审核,对文件格式体例、文字文风、合规性进行一体式审查,坚决纠正与上级文件重复率高、文件字数不符合规定等发文现象。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参会规模,做到合并开会、套开会议,涉及基层板块参加的会议由综合处统一扎口管理。三是树立问题导向,靶向施治提效。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市委金融办2025年度调查研究实施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发力,今年以来,全办开展金融机构、(拟)上市企业、风险企业等各类走访调研累计60余家(次),解决重点矛盾问题30余个,均做到“四不两直”、轻车简从。同时,针对督查检查考核过多问题,除保留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规定指标外,对往年规定的企业上市数量、基金规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资规模等指标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针对性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全力守底线,以更高警觉抓好风险防范处置。树牢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置于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突出源头防控。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优化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信贷、用水、用电变化,结合被警示、调查、处罚等情况对风险进行预警,化被动为主动,下好预防风险的“先手棋”,确保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严防企业风险向金融体系、政治领域传导。二是突出分类处置。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对部分大型风险企业,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优化金融业态,促进其良性发展。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和风险性质,完善政策工具箱,优化金融供给,对中早期企业面临的风险,重点完善纾困基金、转贷基金、S基金等金融工具和政策体系;对中大型企业风险,则重点完善法律、评估、投行等人才要素支撑和重组、重整以及清算等法律服务体系。三是突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的合力,会同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网络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风险排查,深化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在会商研判、打击治理等方面的协同力,强化对风险定性等问题形成统一认识,联手严查严打。四是突出规范治理严格落实监管部门新出台的地方金融组织相关监管规定,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相关办法,结合近期省金融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制度。探索推动金融监管科技运用,注重监管科技与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配合,加快金融监管信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用好全省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切实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地方金融治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我要评价

  欢迎对各单位满意度评价整改措施进行监督评价,请您按照“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不了解”五选一的方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可以点击按钮提交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适时把您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了解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意见建议 评价公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