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根据《2024年度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情况反馈函》要求,现将市检察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意见建议落实的具体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意见建议落实的具体举措
(一)围绕部署要求,在组织推动上走深走实
1. 高位统筹推进。一是严格落实中央《若干规定》、省《负面清单》,持续树牢“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二是持续推进精文简会工作,继续加强公文审核把关,严格抓好发文计划、全口径管理、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制度制定及落实,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及规格。三是加强对会议活动的管理统筹,明确机关各部门未经审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基层院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四是将为基层减负工作与省检察院政治督察、最高检巡视反馈意见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以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动问题细化落实,保证共性问题长效整改,关键问题定期清查,坚决不留死角。五是在推动数字赋能中,注重让数字政务回归便捷易用、高效智能,真正让“数据为人服务”,使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真正为基层赋能减负。2. 全员集中学习。市检察院分管领导组织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具体负责同志开展专题学习,重点通报为基层减负过程中流于形式,甚至衍生出“变异”现象,切实引导市院机关干警深化认识,让一线干警从繁琐的会议、活动、台账中脱身,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核心的检察主责主业上。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改进作风上抓紧抓细
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强化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三单管理”,排查问题23个,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三类清单”12份,实行跟踪式推动、销号式督办。一是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市检察院主要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先后赴七个基层院开展实地指导,面对面与基层中层领导、一线干警座谈,了解掌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情况和基层实际需求,健全对基层检察院分类指导、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业务部门对口指导等制度机制,帮助解决基层困难问题。二是严把公文审核关口。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及规格,严格发文格式和发文字数要求,严防“带病”发文。落实发文前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制度,上半年文件同比下降27.3%。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持续深入推进检察政务保障“一网通办”、机关运行“一网统管”、党组会“无纸化”,机关纸质文件量压缩70%。四是激发干事活力。变“数据分析”为“业务研判”,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引领干警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办案精力和资源用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上,不搞投机取巧,不搞花拳绣腿,不搞数字游戏。全市检察干警知重负重、敢为善为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的干事劲头更加充沛。上半年,院领导走访帮促村4次,同社区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创16次,组织“锡心为民‧检护发展”志愿活动70余人次;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特别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太湖治理、安全生产等重要部署,更加注重服务保障措施的集成和协同,出台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生态环境公益保护专项行动,派员参加全市安全生产专项巡察检查。全市检察机关共涌现标志性人物31个,打造标志性案例17个;总体工作呈现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三)注重靶向攻坚,在持续赋能上走深走实
下一步,市检察院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向治本深化,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减负要求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强化以上率下。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起,带头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下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治机关部门在工作推进中发生的变形走样等问题。二是进一步融入日常经常。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中央《若干规定》、省《负面清单》纳入全体检察人员日常学习内容、融入业务推进,及时掌握落实进展,实时纠偏找差,真正在日常业务推进中力戒形式主义,切实把规定要求落到各领域各环节。三是进一步实现长效管理。继续落实刚性约束要求,加强事前报备、动态监测,严防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破除落实规定简单等同于少开会、少报材料的片面认识,持续对检察业务管理、检察司法办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排查,以制度建设巩固整改成果。
二、针对性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针对性意见建议中关于强化司法公正性、完善制度机制、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市检察院要求全体检察人员要完整准确把握“高质效办案”理念,在监督规模、监督质量、监督效果上再发力。除建立健全省院提出的“六项制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补强“四项机制”:
一是健全质量管控机制。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检察官有一定的办案自主权,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分管领导、业务部门、案管部门要依照职权清单加强对案件质量的管理。以前侧重于落实办案“正面清单”,现在要将制定“错题集”摆上日程。市检察院案管部、各业务部门梳理近年来评查、检查中发现的案件质量问题,从实体、程序、文书制作、案卡填录等方面形成“负面清单”,防范粗疏错漏情形再次出现。案管部牵头制定了涵盖12项业务的案件质量评查方案,其他部门制定子方案细化推进,通过评查倒逼检察官日常自查,压实管理责任。
二是健全调查核实机制。上半年,部分监督数据大幅下降,既有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也有方法运用不当的问题。“四大检察”办案规则对调查核实的适用对象、调查重点、方式手段均予以明确,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不细致、不愿用、不善用的问题。涉未成年人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全市为零。坚持系统性思维,防止割裂看待检察机关的“三查”(审查、调查、侦查),在审查案件时要有侦查、调查思维,从案卷中走出来。针对查什么、怎么查、查了怎么用,市检察院业务部门下一步将建立相应的机制。
三是健全线索管理机制。“四大检察”都涉及线索问题。要坚持数智赋能,趟开一条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的办案新路,发挥信息化平台和监督模型作用,通过数据分析、碰撞、挖掘,拓宽监督线索渠道,实现信息集成和指挥调度的提档升级。线索管理是检察侦查作为“一把手工程”的重中之重,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拿出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方案。此外,抗诉工作是检察机关标志性工作,行政生效裁判监督之所以全省领先,今年已经办理2件,其中重要经验是充分发挥了对抗点、抗源的统筹把关作用,其他条线需学习借鉴。
四是健全促推治理机制。上半年,两级院制定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年度计划,制发数量上升10%。下一步要提高质量、避免同质化,推出更多具有标志性的典型案事例。市检察院研究室上下一体统筹,引入徐州市院“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对全市检察建议质量的闭环管控,防止错发、滥发、一发了之、纸面落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持续做好检察业务管理,不断完善“高质效办案”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