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评价整改措施

市城管局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我局在收到贵单位反馈的2024年度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满意度评价反馈问题后,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把此项工作作为提升作风效能,提高市民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照问题逐一销号,确保整改到位。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召开协调会,督促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充分认识抓好满意度评价整改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盯整改问题,稳步推进整改工作的落实,确保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二是认真研判问题,落实整改责任。认真分析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并明确牵头领导、科室的整改落实责任,扎实改进工作作风,不遮掩、不回避,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整改工作,同时加强局机关纪委的督促督查作用,对工作整改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予以追责。三是及时回访询问,加强督促检查。对有明确地点和实名投诉的问题逐一回访,询问投诉人对我局的整改情况是否满意,涉及具体路段、具体点位的实地进行查勘,对属地的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现将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回复如下:

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问题

1. 市政府民生领域职能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聚焦群众关切的核心诉求,制定政策要紧密贴合民生需求,执法实践要充分彰显法治温度,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整改措施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着力改进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深入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修订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条件,简化市政抢修、抢险救灾和无主建筑垃圾的处置核准手续。规范城管领域涉企行政检查,清理公布事项清单,建立执法“观察期”制度,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扩大柔性执法覆盖面。

2. 政府部门要减化工作流程,减轻基层单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整改措施围绕优化督查检查考核、精文减会、政务应用程序、规范村(社区)职责等方面,梳理研究,提出具体可行、实实在在基层减负十项措施包括严控文件、会议调研数量规模,规范人员借调和跟班工作,取消签订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书工作事项,取消基层签约率考核事项,严格控制各类工作群组,运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汇聚口径,不重复报送数据等。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纳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范围,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精文简会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科学制定年度发文、会议计划,明确发文会议、调研数量内容、形式流程等要求完善市城管局为基层减负评估审查机制文件制发评估审查机制、调研内部审批制度在协同办公平台发文流程增加为基层减负一致性”必选项,并新增会议、调研审批流程,做到从严把关、规范管理

3. 建议市、区级机关领导能够多下基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多了解老百姓实际需求,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

整改措施着力改进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深入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落实民声双向反馈,启动覆盖市、市(县)区、街道(镇)三级的投诉处置系统,细化信访投诉接办转办流程,加强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实行疑难件领导包案。每季度组织新闻媒体和行业领域单位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帮解难题。每季度汇总行风监督情况,定期组织行风监督员评议城管工作。

4.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希望机关单位能多实事,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行动落到实处,务实为主,勿行形式主义,多为底层老百姓解决困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机关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整改措施深化推进“城管进社区”“联合执法进小区”,推动建立站点轮流坐班、执法服务事项公示、接诉工单处置、联动执法协同等工作机制,快速响应小区党支部吹哨,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市共计307名城管执法人员、1433名协管队员进驻761个社区。聚焦群众需求,常态化梳理小区热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牵头开展“小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和整治,目前已建成339“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点,服务覆盖2982个小区,着力提高小区治理能力水平。

二、关于个性化问题

1. 关于道路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深挖资源供给。推广《无锡市停车设施配置与管理导则》应用,2025年以来全市(含江阴、宜兴)通过立体停车场建设、统筹建设客货运大型车辆停车场、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及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新建停车设施、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含夜间限时停放泊位)等措施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1.34万个二是深化错时共享。持续缓解重点场所(区域)停车拥堵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开放共享力度,2025以来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增2260个停车泊位进行错时共享;针对停车热难点区域,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重要节假日期间临时开放部分停车泊位供市民免费停放三是加强联动管理。针对平时工作日重要时段重要路段缺少交警现场执法支撑导致黑色路面违停问题明显增多等问题,530日停车处、市城管执法监督局前往市交警支队会商研究解决办法,市城管执法监督局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制定城警联动机动车违停整治的相关工作方案,持续加大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城警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两车一拖(制式警车、城管执法车和清障拖车)联合整治措施常态化。市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力量配备,增加铁骑巡逻频次,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抓拍、处置黑色路面违停行为,对长期违停车辆坚决拖离、严管严罚

2. 关于加强垃圾分类小屋管理,优化开放时间,加强执行力度,保持整洁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生活垃圾投放管理。在现有“三定一督”(定时、定人、定点、督导)基础上,指导各居民小区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一小区一方案”,通过新增、调整分类投放点位、延长投放时间、设置“误时投放”、探索上门收集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居民日常分类投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通过监督指导、奖补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压实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并持续指导一线人员做好居民日常投放引导工作,提升源头管理成效。二是靶向发力开展宣传引导。通过开展全覆盖、高频次、“浸润式”的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以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工作小组,广泛吸纳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广场宣传、入户宣传、桶边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好信息公布及投放指引,明确投放时间和地点,并将优化投放的信息在小区投放点位、宣传栏、主出入口、公共楼道等位置进行公示,做好过时投放点位指引。聚焦小区“一老一小”、流动人员等不同居住群体需求,以积分兑换、互动体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居民养成良好习惯;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分类指导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推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规范长效运行。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执法机制。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夯实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建立小区巡查保洁机制,组织人员对各投放点位、楼栋出入口、绿化带或其他卫生死角开展定时巡查,及时清理散落垃圾包,劝阻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的居民,对过时投放问题严重的薄弱小区,加大巡查保洁力度,减少散包垃圾暴露积存。同时,依托“城管进社区”“联合执法进小区”等工作机制,对乱扔散包垃圾、拒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开展上门教育提醒,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公示曝光,以案促改,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常治长效。

3. 关于希望要下大力气抓好治安环境、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易发问题的整改,持之以恒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20252月,出台《惠民生促发展规范摊点市容管理工作导则(试行)》《无锡市疏导点设置管理指引(试行)》《无锡市外摆位设置管理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疏导点、外摆位的市容管理;4月,会同市商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便民服务早餐车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早餐车数量、运营规范及管理要求,城管部门负责对早餐车的市容环卫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早餐车经营活动符合城市管理要求。二是夯实日常工作,提升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向各市(县)、区城管(综合执法)局下发3期《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性突出问题点位执法预警提示函》,督促各属地及时开展问题整改,消除市容环境秩序隐患。先后两次向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移送《“三乱”小广告线索移交函》,移交了部分共享单车和公共场所违法小广告线索。通过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了打击违法小广告的工作合力。三是严格执法监管,提升执法成效。关于游商及马路市场方面:处理市容问题8758条,其中12345市民投诉2042个,各类信息采集6716个。“三乱”违法小广告方面,全市城管执法部门清除“三乱”违法小广告集中小区330个,清除“三乱”违法小广告8618条。关于废弃汽车整治方面:全市共计排查车辆总数3563辆,核查确认为废弃汽车总数138辆,其中71辆抄报给相关部门。关于特种设备(叉车)安全整治方面:开展专项治843次,全市总发现和处置问题57个。关于文明养犬方面:全市养犬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共计开展联席会议14次,开展联动执法226次,立案查处236起,收容无主犬、流浪犬1319条。处罚遛犬不牵绳案件217起,金额21840元;粪便不清理案件19起,金额440元。

4. 关于加强对违法违建问题的整治力度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违建治理体系建设。将违法建设治理纳入区域提升专项工作,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的,依托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围绕居住密集区、商业街区、滨水空间和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建立健全违建治理的源头防范、及时发现、快速查处的长效机制。二是严控新建小区违法建设。拟定《无锡市关于加强新交付小区违法建设防控工作的意见》,推动我市新交付小区违法建设“预防、发现、制止、报告、查处、拆除”各工作环节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高效运行。三是稳步消化存量违法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71万违法建设目标拆除任务已完成65%,拆除违法建设112.6万平方米,各区均按计划完成拆除任务。全市1-4月违法建设执法投诉问题同比下降28.8%,总体情况向好。四是推进安全生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城管系统“厂中厂”、老旧小区、化纤纺织企业等违建专项整治,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优先消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的违法建设,扎实推动城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五是完善违法治理领域常态化联动机制。加强与自然资源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的联勤联动,实现基础信息、风险隐患、案件线索等实时互通,获取全市2024年至今新交付小区清单,聚焦重点小区,加大执法力量,严控新增违法建设。

5. 关于加强对饭店油烟排放的监管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开展餐饮单位油烟污染防治2025年度联合检查,会同市生态环境局抽取餐饮单位91家,形成检查名单,派发至属地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并按10%比例进行市级督查,一季度督查商户10家,督查结果与属地上报一致。二是组织指导属地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新增项目排查宣传工作,现场查看省市场监管平台新增餐饮项目4860处,存在油烟排放情况2713处,已发放普法宣传告知书并按照“一家一台账”建立新增餐饮油烟项目清单,为“禁设区”确定后开展专项整治做好准备。三是配合做好经开区“禁设区”划定试点工作,目前全市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指导意见已基本定稿,经开区选取1088个门牌作为试点,现场摸排已全部完成,404家餐饮企业信息已录入智慧餐饮管理小程序,下一步将开展整治。

6. 关于跨区域执法标准不统一,要健全违规执法申诉渠道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构建“培训+交流+实践”三位一体的执法能力提升体系,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的多元教学模式,针对跨区域案件处理中“易混淆、难把握、易争议”的执法标准痛点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执法人员精准掌握统一执法尺度,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20255月,市城管系统开展了两期队伍业务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参加人员共计140余人次,内容涵盖《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询问技巧》《城管执法规范化若干问题研究》《违法建设查处实务》等。特别针对违法建设,系统梳理不同区域在处置程序上的不同做法,提炼形成标准化的查处流程,有效破解同案不同罚、执法尺度参差不齐的难题,切实为执法标准统一化整改提供坚实的能力支撑。同时建立常态化跨区域执法交流制,定期组织专题座谈会,聚焦建筑垃圾处置、违法建设整治、户外广告监管等执法难点领域,开展专项剖析研讨。针对建筑垃圾处置、餐厨垃圾处置、占道经营等执法高频场景,深度研讨案件定性依据、执法程序规范及裁量基准,形成覆盖全流程的城市管理执法统一工作原则。明确现场勘查、证据固定、文书制作等关键环节操作标准,编制标准化执法指引。目前已围绕典型执法场景,出台了《无锡市城市管理查处建筑垃圾违法行为现场执法指引《无锡市城市管理查处占道经营行为现场执法指引》,已草拟完成《市区餐厨垃圾现场执法要领》《未经许可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查处指引》等,有效推动执法标准全域协同,构建权责明晰、规范高效的执法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依据。依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编制和适用规则》(2023版),全面梳理修订执法标准,统一规范213项执法事项的处罚标准,深度优化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将《无锡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范》条款从26条扩充至43条。针对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形,逐项明确适用条件与判定标准,形成精细化、可操作的指引。修订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明确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具体情形,确保全市各区域在免罚判定、处理流程上保持一致。同时,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依据法律法规更新、执法实践反馈及社会发展需求,定期对清单进行审查优化,推动免罚机制在跨区域执法中实现标准化运行,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三是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丰富执法监督手段,建立跨区域执法标准监测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高频执法领域案件进行比对分析,精准识别执法尺度偏差问题,实现对执法标准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智能预警与靶向指导。四是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依托“无锡城管”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重点围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执法质效和其他问题进行征集。同时加强“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来信来访等投诉件的办理力度,针对违规执法相关问题重点分析研判,一经发现有不规范执法行为严肃处理,维护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坚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7. 关于梁溪区垃圾分类不切合实际,不考虑老百姓实际需求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针对群众反映的投放点远,投放点少等方面的问题,因地制宜优化或增加投放点位,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目前梁溪区全区四分类小区共649个,垃圾投放点共1594处,其中投放房1528个,流动收集车62辆,亭棚4个。2025年对辖区内的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密闭性能较好的投放厢(房),具备条件的配套建设洗手池、照明、监控、除臭系统等设施,让简易的垃圾分类亭变成功能齐全、美观的垃圾分类屋,极大提升住宅小区卫生环境。根据群众投放垃圾时间段的不同,在有需要的小区增设误时投放时段及点位。在较好条件的小区,加强智能化手段运用,创新生活垃圾投放模式,科技助力提升垃圾分类舒适化和智慧化,持续提升投放厢(房)综合功能,为居民带来良好的投放体验。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严格贯彻落实《2025年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要求,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结合城管进社区,持续走进社区居民家中,采用“点对点”的宣贯方式,引导社区居民从源头开始分类,把培养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重点。梁溪区已组建1支学校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和1支社会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进校园、进垃圾分类科普馆、进小区,加大宣传覆盖面,今年以来共开展319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其中广场宣传231场,培训讲座8场,校园活动6场,累计覆盖人数达31281人。三是提高回收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一点一策”因地制宜推动试点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投放管理职责,陆续启动全区196个小区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推动资源化利用,拓展可回收物再利用渠道,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水平,让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显著成效。截至20255月处理厨余垃圾2.47万吨,可回收物3.93万吨,有害垃圾16.2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梁溪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对辖区内党政机关、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及其他公共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日常检查,对拒不分类、混装混运、无资质收运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加大对餐饮密集的街道、重点区域及热线投诉举报点位存在的餐厨垃圾类违法行为的整治,2025年至今全区共处罚垃圾分类相关案件82起,处罚金额7920元。四是创新考核标准,构建完整监督体系。依据“设施保障、管理到位、讲究实效、注重长效”的原则,引入奖惩机制,借鉴兄弟城市经验,通过优化考评体系和方式,扩大参与面,注重动态性,进一步提高街道属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提升积极性,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提升全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的工作档次,完善对辖区内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的指导培训监督体系,使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不留死角,不落一地。

我要评价

  欢迎对各单位满意度评价整改措施进行监督评价,请您按照“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不了解”五选一的方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可以点击按钮提交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适时把您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了解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意见建议 评价公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