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根据市级机关工委《关于2024年度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情况反馈函》要求,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立行立改,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相关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组织集中学习。利用局领导碰头会、局党组会等机会,组织全体局领导、中层负责人深入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相关政策文件及其解读,专题学习2月9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对照通报问题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组织集体讨论。结合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工作心得分享等活动,引导全局党员同志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源头上、本职工作上减轻基层负担,切实将工作重心回归到服务群众和推动基层发展上。加强工作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和乡村治理的典型做法,营造“提高站位、落实责任、真督实改”减负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计划管理,推动精文简会。控制计划指标。牢牢把握岁末年初重要时间节点,深入谋划2025年工作任务,坚持将为基层减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与2025年业务工作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初步制定新一年度会议活动和发文计划表,实行计划管理,从源头上严控发文数量和会议频次。提升文件质量。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关于“切实精简文件”相关要求,坚持“短实新”文风,在提升文件质量上下功夫,如在牵头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过程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六方面28项重点工作措施,切实做到简短精炼、内容实在、贴近实际。规范会议活动。严格按照“精简和规范会议”“着力改进调查研究”相关要求,印发多个局内部管理通知,建立会议活动、调研活动申报审批制度,由业务处室填写申请表,列明活动时间、时长、形式、参加人员及总数等,经局主要领导同意后再予实施,切实加强工作统筹和工作管理,防范违规情况发生。
三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建设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监管、智慧农机综合监管、渔业规模化发展信息管理、互联网+农业大数据监管执法指挥、数字底座密码资源池、宅基地综合管理等6个应用场景,整合形成农业农村耕地、高标准农田、种植、养殖池塘等资源资产电子档案,坚决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负担,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减轻基层工作压力。优化评价激励方式。在取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式,制订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激励办法,直接抓取并运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落实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激励的重要依据,试行无人机巡航方式调度获取农村人居环境实时动态,在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继续鼓励全市农村不折不扣做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推动因类施策发展。推动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梳理30位市领导联动指导100多家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181个行政村开展结对挂钩的工作清单,按照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方式,形成“村情详单”,制定个性化共建方案,有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关于针对性意见建议
(1)关于“建议加强对农村基层的调查研究,有效保障农民权益”方面
围绕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与农民需求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基层实情,健全和落实市级强农惠农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在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合法权益。完善惠农支农政策。制定《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意见》等,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集成政策资源,优化支持方式,提升政策实效,切实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支持保障体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纵深推进“双百行动”。组织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国有企业与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挂钩共建,协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市级挂钩共建部门单位累计下村454次,送去帮扶资金(含帮扶物资折合资金)约508万元,协调项目资金约2100万元。各挂钩共建单位从帮建产业基地、帮建基础设施、帮推融合发展、帮销农特产品等方面为村集体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依托无锡产交所平台开发农村产权交易模块,推动农村集体资产100%纳入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赋予集体经济更多更好的市场价值。积极完善监管制度。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化解债务2.3亿元、追回违规出借资金2298万元,所有集体资产都纳入市级“三资”监管平台、实现“一资产、一档案、一张图”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关于集中整治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立专项整治双专班,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专题会议,建立健全工作调度、部门协同、线索移交、问题提级督办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宅基地管理。规范宅基地审批,截至5月底,全市审批宅基地342宗,保障农房合规建设。摸排用地需求,会同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上报新增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指标530.6亩,保障农房建设合理用地需求。
(2)关于“完善食品安全和菜篮子工程科学监管”方面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绿色转型。落实耕地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覆盖率达100%,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面积2667亩。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组织规模养殖场参与兽药减抗行动,全市粮食作物用农药实行零差率集中配供。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2024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9.66%,较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严格产地准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列入省对设区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并纳入市对市(县)区高质量考核。先后向宜兴市人民政府、宜兴市农业农村局、融通农业发展(南京)有限责任公司发送监管工作建议函、《关于进一步落实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提示函》,提出针对性工作建议和工作要求。落实“三有”要求,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基层速测盲样能力验证,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检测能力。全市建成承诺达标合格服务站点171个,将监管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入网主体数达10976家,2024年以来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829万张次、速测筛查23.3万批次。持续加大监测力度,2024年完成种植业、畜禽、水产品各类定量监测1.48万批次、千人抽检率达1.985。印发《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明确全年重点工作,科学开展监测,及时掌握风险隐患。进一步聚焦重点品种,狠抓专项治理。深入推进重点水产品专项整治,落实种养殖源头“一品一策”治理措施,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推行“无锡农安通”微信小程序。制定印发《无锡市鳊鱼等重点水产品产地准出分类管理办法(暂行)》,通过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管理方式,实现精准监管。印发《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攻坚治理常态化包片指导服务工作方案》,重点对宜兴市12个鳊鱼养殖重点镇(街道)包片服务,每周反馈问题清单。加快制定《无锡市重点水产品监管流程图》,坚决守好养殖、收储运环节。做好肉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整治期间肉类产品立案3起。进一步强化协作联动,凝聚各方合力。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督查,突出豇豆、芹菜、水产品等专项整治品种,重点检查生产主体出证情况、收购主体收证出证、市场合格证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情况,督促各地加强工作协作,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发布《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全程质量安全监管通告》。开展联合执法和设卡检查,今年以来,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37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57个次、检查水产养殖主体495个次、新增立案16起,执法震慑力较往年明显提升。
2、菜篮子工程方面
按照《江苏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评价实施方案》“一年监测、两年评价”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局在分析2019年以来统计数据、行政记录等现有资料基础上,对能够反映我市“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的关键方面进行了监测和比对,并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2023-2024年度全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预估总得分85.09分(不含市民满意度得分),远高于2021-2022年度第一个评价周期的70.94分(不含市民满意度得分),评价等次为优秀。在蔬菜生产方面。近年来,我局将6.94万亩市属“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纳入全市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出台《无锡市市属“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分年度推进市属蔬菜基地建设。截至2025年5月底,已落实2025年度新建/改造提升项目11个9478.65亩,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有8个4541.29亩。在生猪生产方面。将“稳固生猪基础产能,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5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20个”列入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并分解落实。与连云港签订生猪生产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能繁母猪1.25万头。先后扶持宜兴元鑫、鹏鑫等养殖场实施智能化养殖设备建设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夏季集中补免、“三灭四消”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全市畜禽应免尽免率100%,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在渔业生产方面。2024年,全市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万亩,正在推进2.8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引进“华海1号”“中科5号”等鳊鲫鱼新品种(系),推广“太湖2号”“太湖3号”青虾等。2024年全市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