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收到《关于2024年度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意见建议反馈的通知》后,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要求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意见建议反馈中所涉及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意见建议(共性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针对“市政府民生领域职能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聚焦群众关切的核心诉求,制定政策要紧密贴合民生需求,执法实践要彰显法治温度,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政府部门要简化工作流程,减轻基层单位工作量,提高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服务于群众”“市区级机关领导能够多了解老百姓实际需求,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希望各机关单位都能多做实事,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行动落到实处,务实为主,勿行形式主义,多为底层老百姓解决困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机关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四条意见建议,市司法局将“减负惠民推进年”活动作为2025年全局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写入《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从为条线减负、为行业减负、为镇(街)减负、为村(居)减负、为企业减负、为群众减负六个方面入手,坚持在谋基层之利、解基层之忧方面出新招、办实事,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一是为条线减负。突出为基层减负担解难题,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要求,进一步强化减会议、减文件、减创建、减流程等“十减”工作举措,进一步严格考核、督查、检查扎口管理和计划报备,今年不再对市(县)区局进行考核评价。面向基层召开的会议只减不增,取消季度工作推进会,各条线减少面向基层的会议,尽量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取代实地开会。面向基层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协调议事机构文件、通报类文件只减不增。
二是为行业减负。动态调整司法行政系统行政审批事项发布事项清单,编制《无锡市司法行政系统审批工作指南》,梳理53项行政权力和32项公共服务要素,形成14大类105个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办事指南,让法律服务行业人员办事少跑路。引导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在对律师事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年检时,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
三是为镇(街)减负。2月5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我局会同市委编办,总结推广宜兴市周铁镇等5个镇(街)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试点经验做法,组织全市所有镇(街)编制收回上级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赋权事项清单,以清单的方式明晰镇(街)职责权限,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为基层减负赋能。审核形成各市(县)区收回事项清单10389项,按程序提请市政府上报省政府,获省政府批复同意。
四是为村(居)减负。对原来参加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按下暂停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指标不再纳入市对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监测,对法治薄弱村(社区)排查整治工作以手把手帮扶为主,不搞层层反复排查。取消在村(社区)增挂政府立法联系点、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联系点牌子的计划。
五是为企业减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围绕组织学习传达文件精神、确认公告行政检查主体资格、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清理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强化行政检查计划管理、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行政检查执法监督七个方面下发工作提示函,确保我市各级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持续优化监督检查方式,建设全市规范涉企检查服务平台,推进联合执法和“综合查一次”,完善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和体系建设,根据上级部署,推动做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挂牌工作,组织开展行政检查主体审核发布,编制清理行政执法事项,建设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
六是为群众减负。推动“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服务宗旨,切实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全面优化公证流程,推行“一证一次办”服务模式,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材料齐全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出具公证书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5-10个工作日。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公证+”服务模式,与不动产登记、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小微快贷区块链电子赋强”、法院执行案款公证“类提存”、“带押过户+公证提存”、“公证+资产自行处置”、预付款资金监管等多项新型公证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