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旅游局
来源:机关先锋网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收到《2024年度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情况反馈函》后,我局高度重视,局主要领导要求“对共性问题,认真查找和整治。对针对性问题,加大研究和谋划的力度。”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专题会议讨论,认真分析4条共性问题和2条针对性意见,聚焦基层代表提出的“深入调研、简化流程、解决实际困难、整治形式主义”等问题,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聚焦“深入基层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升政策与执法的民生契合度
建立常态化基层调研机制。结合2025年度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重点任务,围绕文艺精品生产创作、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等重点工作,制定专题调研方案计划,明确局领导班子和业务处室至少确定1个年度调研课题,下沉街道、社区、景区、文艺院团等一线单位,重点就“群众文化需求”“文旅市场痛点问题”“基层单位工作难点”开展调研。强化政策制定的民生导向。出台《无锡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配套实施《无锡市繁荣文化旅游业若干政策措施》《无锡市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建成投用无锡美术馆,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启动无锡博物院、无锡市图书馆提升改造项目。完善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新建市图书馆特色分馆2家。针对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和强制消费开展专项整治,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彰显执法实践的法治温度。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推行“柔性执法”,制定《无锡市文旅行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第二批)》,对轻微违法、首次违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采取“提示、约谈、整改承诺”等非处罚方式,避免“一刀切”执法。
(二)聚焦“简化工作流程,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服务效能与基层活力
优化基层事务办理流程。梳理基层单位需填报的报表、材料,精减重复报送任务,合并同类台账,实现数据“一次填报、多方共享”。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下放部分审批权限,配套制定《基层审批事项操作指南》,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带教”提升基层审批效率。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支持。设立“基层文旅工作者能力提升专项”,开展“文旅行知课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业务技能培训”,覆盖全市乡镇文化站、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
(三)聚焦“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形成“群众需求—问题解决—反馈评价”闭环。定期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如:“景区停车难”“非遗体验门槛高”等形成“民生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处室、解决时限,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文化惠民工程,深化“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和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拓展,重点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农村地区,实施“文艺轻骑兵”下乡计划,组织市属院团开展“流动小剧场”演出;针对老年群体需求,在社区文化中心增设“锡剧经典唱段赏析”“非遗手工体验”等适老化课程。
(四)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务实为民谋利”,营造实干担当的工作氛围
严控会议文件数量。从发文办会、报表台账入手,加强日常工作统筹,既要“减量”,更要“提质”。局党委牵头对全系统会议分类整合,突出“精简、规范、节俭”,从严控制会议经费、数量、人数。发扬“短、平、快”的文风,明确综合报告、专项报告篇幅控制在5000字、3000字以内。统筹规范考核督查。从考核督查等方面精准发力做减法,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转变督查方式。整合智慧旅游监管、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建立“文旅e家”智慧监管平台,开发点位安全检查信息化工具,广泛采用“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等督查检查方式,形成隐患整改线上线下闭环系统,履职情况云上留痕。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建立日常信息共享机制,运用智慧党建平台共享“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数据,避免基层多头、多层填报。规范创建示范活动。对各级创建示范活动逐一过堂评估,大幅压减活动数量。
(五)聚焦“用好媒体宣传,激活文旅发展动能”,提升无锡文旅吸引力与美誉度
以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破圈”效应为契机,构建“全媒体矩阵+特色内容+群众参与”的宣传模式,切实将无锡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游客吸引力。一是构建“全平台覆盖”的全媒体宣传矩阵,扩大传播触达面。在“无锡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开设“跟着春晚游无锡”“非遗里的江南”等专题栏目,新开设“小红书”官方账号。联动传统媒体与头部平台,与央视文旅频道、江苏卫视、新浪旅游等合作推出“无锡文旅专题节目”,在携程、同程等旅游平台开设“无锡文旅旗舰店”,上线“春晚同款路线”“非遗深度游”等定制产品,联合央视共同启动“跟着春晚游中国”。二是打造“有温度、有故事”的特色宣传内容,增强游客共鸣度。深挖“无锡文化IP”内涵,以春晚分会场“江南文化”展示为延伸,开发“无锡文旅故事库”,聚焦“一条运河(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一座园林(寄畅园)、一项非遗(惠山泥人)、一首民歌(《太湖美》)”等文化符号,推出“文化探访Vlog”“非遗手作教学”“老无锡记忆”等系列内容。突出“游客视角”体验,改变传统“官方推介”模式,通过“游客故事征集”“达人体验官”等方式,让游客成为宣传主角。例如,发起“我在无锡过周末”短视频征集活动,鼓励游客分享“在惠山古镇听评弹”“在鼋头渚看日落”“在南长街吃蟹粉小笼”等真实体验。三是建立“效果导向+群众参与”的宣传评估机制,杜绝形式化宣传。以“游客增长+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将“宣传后游客接待量增长率”“线上内容转化率(点击量→实际到访率)”“游客满意度”纳入宣传效果评估体系,取代“单纯追求流量”的形式化考核。引入“基层+游客”双评议机制:邀请基层文旅工作者(如景区讲解员、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游客代表参与宣传方案评审,重点评议“内容是否贴合实际资源”“是否避免夸大宣传”“是否考虑基层接待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将推动文旅宣传从“重形式、重数量”转向“重内容、重实效”,既扩大无锡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避免给基层增加“虚假流量”“过度营销”的负担,切实以宣传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